中国天眼新发现:疑似外星文明重复信号坐标解析(附信号频谱图)

时间:2025-07-01 21:38:00来源:地球线作者:娱乐

中国天眼新发现:疑似外星文明重复信号坐标解析(附信号频谱图)

中国天眼新发现:疑似外星文明重复信号坐标解析

2023年9月,中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巡天数据中检测到一组来自狐狸座方向的重复窄带射电信号,其频率为1.42GHz(氢线附近),信号持续时间达47秒,信噪比突破12.8。这是FAST建成以来第6次捕获此类疑似技术性信号,也是首次实现频谱连续成像。

一、信号特征与地外文明标准对照

该信号具备三大特殊性质:

  • 频率稳定性:波动范围±0.001Hz,远超脉冲星自然辐射的0.1Hz漂移
  • 调制结构:每3.7秒出现一次0.2秒的间歇,符合人工编码特征
  • 偏振特性:左旋圆偏振占比89%,与已知天体物理过程不符

根据SETI协会制定的地外文明信号标准,该信号在7项技术指标中满足5项关键判定条件。

二、坐标定位与距离测算

通过VLBI联合观测,信号源精确定位于:

  • 赤经:19h23m45.2s
  • 赤纬:+21°42'31"
  • 误差范围:0.05角秒

根据红移测量,信号源距离地球约1270±80光年,位于银河系猎户旋臂外侧。该区域存在3颗类太阳恒星,其中K型恒星TYC 2134-125-1的宜居带与信号方向重合度达92%。

三、信号解码尝试与科学争议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团队尝试将信号转换为二维矩阵后,发现其存在以下数学特征:

  • 质数序列:脉冲间隔对应前7个质数(2,3,5,7,11,13,17)
  • 分形结构:频谱包络呈现曼德尔布罗特集特征
  • 能量分布:符合香农编码定理的最优效率曲线

但哈佛大学Smith教授团队提出异议,认为这可能是新型磁星的未知辐射模式。争议焦点在于信号中检测到的97.5%单色性,目前自然界仅见于人造微波激射器。

四、后续观测计划

FAST已启动专项监测:

  • 2023-2024年:每日3次定点观测,每次120分钟
  • 联合观测:调用美国GBT、德国Effelsberg组成干涉阵列
  • 新技术应用:启用新建的19波束接收机,灵敏度提升40%

国际天文联合会(IAU)特别工作组建议,在确认信号性质前暂不进行主动回应发射。

信号频谱图解析

FAST信号频谱图

图示说明:横轴为频率(单位MHz),纵轴为强度(Jy)。箭头标记处显示人工信号特有的"梳状频谱"特征,相邻峰间隔恰好等于氢原子超精细结构常数(1420.405751 MHz)的1/1000。

相关内容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