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岭南腹地的广州市黄埔区,千年古荔,如今再征新途。从枝头到餐盘,从田间到市场,一颗颗红色果实正在书写兴农富农的时代新章。 “天下荔枝在广东”,荔枝珍品在萝岗。岭南“荔枝三杰”中,萝岗桂味、笔岗糯米糍独占两席,在清代便已闻名,荔枝种植历史悠久。位于广州市黄埔区永和街的贤江公园,有着近千棵树龄100年以上的古荔枝树,得天独厚的土壤和气候造就了别具风味的荔枝产品。其中,以“双肩红”糯米糍最为有名,其果肉厚而核小,入口则果香充盈,每逢七月“双肩红”红透之际,不少市民游客慕名前来采摘。 近年来,黄埔区重点培育以荔枝为代表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积极开展地理标志产品运营与品牌建设,在原产地建立果树统一管养制度,引入专业团队实施果园病虫害监控,持续完善标准管理、拓展市场路径,推动萝岗荔枝等从“岭南名品”向“全国地标”稳步迈进。 为打响品牌知名度,黄埔区持续举办荔枝文化节和地理标志好货节等活动,联动电商、社交平台与线下渠道,拓宽产品海内外市场销路,萝岗荔枝质优价美的形象渐入人心。在收成稀缺的2024年,萝岗糯米糍与贤江双肩红糯米糍亮相“粤享地标好货巡礼广州站”,珍稀果品拍卖吸引广泛关注,其中一份萝岗糯米糍拍得高达10800元的价格,地理标志品牌价值获市场认可。 步入2025年盛夏,萝岗荔枝迎来丰收大年,萝岗桂味、萝岗糯米糍陆续上市。记者了解到,新上市的萝岗糯米糍三天销量突破5000斤,在萝岗荔枝市场等地,贴有地理标志的果品售价较普通果品高约30%,转化为果农实实在在的收益。示范效应带动下,黄埔区企业用标热情高涨,2024年新增19家企业申请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共23家企业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复用标。 优化产品品质,讲好文化故事,地理标志特色产业正在加速形成。以荔枝为例,近年黄埔区推动果品向精深加工拓展,鼓励企业开发荔枝酒、果干等多类衍生品,延长产业链条,增强市场弹性。推动永和街在贤江公园营造地理标志特色驿站等文化场景,萝岗街在萝岗市场打造荔枝产品交易集散地,不断增强市场共识,提高原产地辨识度。 当前,黄埔区以萝岗荔枝为龙头,深挖各类特色农产品发展潜力,以“一个地标带一片产业,一类品牌兴一方经济”的发展理念,系统推进地理标志培育。目前,黄埔区共有2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个地理标志培育产品,收录40种待培育地理标志资源名录。2024年底,推动黄埔区土特产协会正式成立,为萝岗桂味、波罗粽、长洲大果杨桃等产品的培育和申报打下基础。在地理标志扶持政策支持下,专家、学者引导用标企业在品牌策划、包装设计、宣传推广等方面提升能力,特色农产品的专业市场化运营路径正逐渐明晰。 从标准化种植到市场化运作,从标志申请到文化塑造,为打造萝岗荔枝品牌迈出的每一步,凝聚了岭南特色农业经营者稳步深耕知识产权“试验田”的缩影。未来,黄埔区将持续推进地理标志产品培育工作,以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为牵引,实现“产业强农、品牌富农、地标兴农”的共赢图景。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刘灏 通讯员 钟燕菁 |
毛永平:生命大于一切湖南警方发布通告称,一名司机因操作不当引发交通事故,造成1人死亡2人受伤经调查,涉事驾驶员已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经检测排除了酒后驾驶和吸毒后驾驶的嫌疑网传武夷山游客遭银环蛇咬伤身亡?官方辟谣:严重失实|真相调查近日,一则关于女性游客在武夷山景区被剧毒银环蛇咬伤后不幸身亡的消息在网络流传针对这一传言,武夷山市有关部门迅速展开核查,并于今日发布正式声明:该消息与实际情况存在重大出入,属于不实信息据武夷山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经全面排查景区监控记录和医疗救治档案,近期并未发生游客被毒蛇咬伤致死事件景区安全管理科工作人员表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确实存在多种蛇类,但银环蛇在该区域分布极少,多年来从未发生过银环蛇伤人事件野生动物保护专家指出,武夷山景区设有专业防护设施,并定期开展防蛇知识宣传游客如遇突发情况,可通过遍布景区的紧急呼叫系统获得救助景区医疗站配备有抗蛇毒血清等急救药品,能够及时处理各类意外伤害网信部门提醒广大网民,对于未经证实的网络传言要保持理性判断,不轻信、不传播同时呼吁各网络平台加强内容审核,共同维护清朗网络空间目前,有关部门已对谣言源头展开调查骏马视角:揭秘马儿眼中的奇妙世界在动物世界里,马匹拥有独特的视觉系统它们的眼睛位于头部两侧,这种构造赋予了它们接近360度的宽广视野与人类不同,马儿的双眼视野重叠区域较小,约为65度,这使得它们对距离的判断主要依靠头部运动马匹的视网膜构造特殊,视杆细胞数量远超视锥细胞,这让它们在昏暗环境中仍能保持良好视力但相应地,它们对色彩的感知能力较弱,主要能分辨蓝、绿等基本色调有趣的是,马眼对移动物体极为敏感,这是它们在野外生存的重要保障马匹的视觉盲区主要位于正后方和正下方,这也是为什么饲养员要避免从这些方位突然接近马匹了解这些视觉特点,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与这些优雅的生灵相处南谯区珠龙镇:弘扬文明风尚 绽放幸福之花近年来,珠龙镇以培育文明乡风为抓手,通过创新活动载体、完善制度机制,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走深走实该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组织开展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用身边典型引领文明风尚在移风易俗方面,珠龙镇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引导群众破除陈规陋习,树立勤俭节约的生活理念同时,该镇还积极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组织文艺演出、电影放映等,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如今的珠龙镇,文明新风吹遍大街小巷,村民素质显著提升,邻里关系更加和谐,一幅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