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讯(记者/叶志强 通讯员/李丽群)6月14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韶关主会场活动在韶关学院举行。活动以“岭南千年文脉·非遗焕新焕彩”为主题,通过展演、展览、讲座、体验、市集等形式,全方位展现粤北非遗的独特魅力,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融入现代生活。 活动伊始,粤北(韶关)文化和自然遗产研究院(展示中心)正式揭牌。该中心集展陈、研究、交流功能于一体,是系统梳理、展示韶关非遗传承与传统工艺振兴成果的重要平台,标志着粤北地区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工作迈上新台阶。该中心将全面展示韶关非遗保护规划及代表性项目,为赓续岭南历史文脉提供坚实支撑。 现场,韶关市委宣传部、韶关学院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共同签署《共建锦绣中华·粤北(韶关)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战略合作协议》。该协议的签署,旨在整合多方资源,为粤北人民群众提供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产品。 |
安庆市:戏曲名家进基层 声声入耳润民心肥西县:文明实践谱新篇 文明风尚润心田在肥西这片热土上,一场场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从社区到乡村,从学校到企业,文明新风吹遍每一个角落志愿者们身着红马甲,活跃在大街小巷,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紫蓬山脚下,一场别开生面的文明大讲堂吸引了众多村民参与通过通俗易懂的方言讲解,将文明礼仪、移风易俗等知识送到群众心坎里县文化馆组织的非遗进社区活动,让传统技艺焕发新活力,既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又传承了优秀传统文化值得一提的是,肥西县创新推出的文明积分制度,激发了群众参与文明实践的热情通过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的方式,让文明行为看得见、摸得着如今,随手捡垃圾、礼让斑马线、邻里互助等文明行为已成为肥西人的自觉行动肥西县:文明实践谱新篇 文明风尚润心田在肥西这片热土上,一场场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从社区到乡村,从学校到企业,文明新风吹遍每一个角落志愿者们身着红马甲,活跃在大街小巷,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紫蓬山脚下,一场别开生面的文明大讲堂吸引了众多村民参与通过通俗易懂的方言讲解,将文明礼仪、移风易俗等知识送到群众心坎里县文化馆组织的非遗进社区活动,让传统技艺焕发新活力,既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又传承了优秀传统文化值得一提的是,肥西县创新推出的文明积分制度,激发了群众参与文明实践的热情通过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的方式,让文明行为看得见、摸得着如今,随手捡垃圾、礼让斑马线、邻里互助等文明行为已成为肥西人的自觉行动新加坡政府首脑黄循财计划在6月22日至26日期间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安徽首批“骑手友好社区”在肥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