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生命行至末期,我们是否可以活得更有尊严?医疗机构将如何提供更加专业规范的安宁疗护服务?近日,省卫生健康委印发《广东省安宁疗护服务项目指南》(下称《指南》),对安宁疗护的症状评估、生存期评估等13项服务项目及内容进行细化和规范。 这是全国第一部省级安宁疗护服务指南,为我省的安宁疗护实践提供了全面且精准的“说明书”,将推动我省安宁疗护服务规范发展。 关注生命末期心理和社会需求 安宁疗护是指以终末期患者及其家属为中心,以多学科协作模式为患者提供身体、心理、社会和精神等方面的整合照护和人文关怀服务,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适症状,提高生命质量,帮助患者舒适、安详、有尊严地离世。 广东省老年人口多,对安宁疗护需求迫切。2024年,省卫生健康委便在全省全面推开安宁疗护试点,实现21个地市全覆盖。 截至2024年底,全省可提供安宁疗护的服务机构增至574家,安宁疗护床位5000余张,但面对庞大的群众需求,仍存在供不应求、服务标准不一等问题。 《指南》界定了安宁疗护的实施主体、规范标准流程,并提供评估工具、操作流程和量表模板,以简洁易懂的方式助力一线人员开展标准化安宁疗护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指南》明确的安宁疗护服务内容中,既有常规的治疗、护理、检验检查,还包含心理痛苦评估、生命回顾、善终准备等项目。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副主任医师郭艳汝有着多年安宁疗护工作经验,参与了《指南》制定。她指出,在现行医疗服务项目指南里,专科治疗占据主导,像善终准备这类特殊关怀鲜少提及。 而《指南》强调把患者当作完整的个体,不仅关注服务对象的身体症状,更关注生命末期的心理、社会和情感需求,摒弃“头痛医头”的单一思维,并引导家属倾听患者真正的心愿,而非单方面决定治疗方案。 “落实安宁疗护的这些细则,既能守护患者最后的尊严,也能为家属留存温暖回忆。”郭艳汝认为,帮助患者实现善终,同样是医学的神圣使命。 推动安宁疗护实现县级全覆盖 广东此次发布的《指南》,是对国家此前明确的安宁疗护13项服务内容的进一步细化。 “广东省率先对安宁疗护13项服务项目进行充实细化,既是主动落实国家文件的迫切要求,也是推动我省安宁疗护服务规范发展的现实需要。”参与了《指南》起草的中山大学医学院教授程瑜表示,《指南》有利于规范广东省安宁疗护服务发展,加强服务管理,提升服务质量,让生命末期患者享受到更专业、更有尊严的照护服务。 专业人才短缺是当前安宁疗护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郭艳汝表示,《指南》的发布也为缓解安宁疗护供需矛盾迈出重要一步。以《指南》为依托,广东省可在全省遴选出一批示范性教学基地,通过实际工作场景培养专业人才,有效填补人才缺口,满足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进而推动安宁疗护向普惠性服务发展。 据了解,省卫生健康委将以《指南》为指引,推动安宁疗护全面扩容。计划到2027年,全省每个县(市、区)至少设立1个安宁疗护病区。同时,将《指南》培训纳入今年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培训内容,明年还将组织专门的安宁疗护培训,帮助机构工作人员熟练掌握和使用。 南方日报记者 张梓望 厉思璇 通讯员 粤卫信 |
铜陵市:移风易俗树新风 文明婚俗润铜都江城青年掀起学雷锋志愿服务热潮三月春风暖人心,芜湖市广大青年志愿者积极响应号召,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在镜湖区市民广场,来自各行业的青年志愿者为市民提供义诊、法律咨询等便民服务;弋江区组织志愿者走进社区,为空巢老人送去温暖关怀;鸠江区的青年志愿者们则在长江沿岸开展守护母亲河环保行动市青年志愿者协会负责人表示,今年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月将持续开展五个一系列活动,包括一次主题宣讲、一次社区服务、一次环保行动、一次爱心帮扶和一次岗位练兵目前全市已有200余支志愿服务队、近万名志愿者参与其中在赭山公园志愿服务站,大学生志愿者小李一边为游客指路一边说: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用实际行动传承雷锋精神,让志愿服务成为城市文明的亮丽风景线据悉,部分志愿服务项目将形成长效机制,持续为市民提供贴心服务淮南市:当“志愿红”遇上“新春红” 在奉献中传递温情与感动铜陵市: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外在美与内涵美同步升级乐小星带你看全运②|跟随二沙“泳军”逐浪!